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,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。近年来,商标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了历史性重构,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专利、商标、原产地地理标志等集中统一管理。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(下称商标局)坚持守正创新,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要求,深入推进商标注册领域改革,改革举措密集发力,改革红利不断释放。
简政放权
商标注册更加便利化
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我国市场主体蓬勃增长。商标申请渠道单一,服务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日益突出,商标局立足亟待提升的商标公共服务水平实际,认真梳理出一系列推进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,找准工作结合点、着力点和突破点。
夯实改革制度基础。2016年至2018年,《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意见》《关于深化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切实提高商标注册效率的意见》《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三年攻坚计划(2018—2020年)》相继出台,为商标局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关于知识产权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决策部署,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夯实了制度基础。
商标业务受理窗口遍布全国。为改变长期以来“集中受理”商标注册申请的做法,以方便申请人就近、便捷办理为宗旨,商标局积极谋划、多方调研、充分论证,委托地方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受理商标注册申请、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等业务,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改革红利。目前,已在全国设立309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。2012年至2021年,地方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累计办理商标质权登记1.3万件,融资金额达4745.67亿元,其中2021年融资额达930.38亿元,是10年前的3倍多。
持续简化材料、优化流程。简化商标申请手续,优化证明材料提交方式,商标注册证明实现“立等可取”,商标业务文书由416种精简到57种,10年来累计减少商标证明材料约949万份;持续公布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以外可接受商品项目名称。商标注册材料多、程序繁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。
商标业务“一网通办”惠民利民。自主研发让“群众少跑腿、数据多跑路”的商标网上服务系统,具备网上查询、网上申请、网上发文、网上公告、网上缴费、商标注册证明公示六大功能于一体,实现了商标业务办理载体和服务手段质的突破;开通37项商标业务的网上申请功能,商标注册网上申请比例由2013年的62.5%提升至2021年底的98.4%;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业务网上办理“全线贯通”,减轻了企业负担,提高了保护效率,截至2021年底,网上申请比例超97%。
商标便民服务更贴心。建设商标咨询电话平台,有效解决商标咨询电话难打通问题,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,商标业务咨询电话人工接听量累计165.9万通,是2016年37倍。商标评审案件实现远程审理、远程应诉;设立6个地方商标巡回评审庭,口头审理商标评审案件,开启便民服务新通道。降低商标业务收费标准,2017年4月至2021年12月,收费累计减免金额约为182.77亿元。
商标数据信息更公开。实现了商标公告电子化与网上申请电子发文,推行电子商标注册证,公开商标注册、异议、评审审查审理决定、裁定文书,公开存量商标数据,极大提高申请人和社会公众获取商标数据的便利性。截至2021年底,电子发文量累计达1.1亿件,累计公开商标文书153万件、商标数据6124.57万条。
放管结合
商标注册日趋法治化
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的领导下,商标局聚焦主责主业、扎实工作、开拓创新,认真贯彻施行我国商标法有关规定,有力规范商标注册秩序,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。
制定实施《商标审查审理指南》。为适应商标法修改,促进各环节法律适用统一和标准执行一致,商标局总结提炼近年来商标审查审理理论实践的最新成果,整合各业务指南、说明、内部规程等,编撰《商标审查审理指南》,形成一部覆盖商标业务全流程、体例统一、内容完备的商标审查审理规范,为依法行政奠定坚实基础。
建立源头治理商标注册秩序格局。2013年、2019年我国两次修改商标法,分别强化了对“搭便车”“傍名牌”等抢注行为和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行为的规制。商标局认真组织施行商标法有关规定,建立起审查、异议、评审、转让、无效全流程协同发力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工作格局。
源头规范商标注册秩序成效显现。制定《疫情防控相关商标审查指导意见》,依法依规快速处置“火神山”“雷神山”等1587件商标注册申请,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;建立重大不良影响商标发现处置机制,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专项行动,常态化打击恶意囤积商标行为。2021年,商标局在审查审理程序中打击商标恶意注册50万余件,是2013年的25倍;依职权宣告无效恶意注册商标1729件,是过去10年总和的5倍,商标注册秩序源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。
优化服务
精准助力品牌经济发展
商标局通过地理标志商标、集体商标、证明商标精准助力地方打造特色品牌;推广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服务中国品牌“走出去”;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坚持人民利益至上,积极支持复工复产。
支持复工复产按下“加速键”。为切实维护受疫情影响的当事人合法权益,商标局积极参与起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350号公告等有关文件通知,有序开展异议审查、案件审理及应诉工作;积极落实《支持复工复产十条》,截至2021年底,累计对343件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快速审查,首件通过绿色通道核准注册的商标“长生鸟”审查周期仅13天;加强商标注册大厅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为申请人提供“一窗通办”和“一站式”快捷服务,有力服务复工复产。
探索制定商标注册申请快速审查办法。响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,探索研究差别化的商标审查政策。商标局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商标注册申请快速审查工作经验,参与制定《商标注册申请快速审查办法(试行)》,强化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商标保护,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差异化需求。
充分发挥商标助力产业、区域经济发展作用。近年来,商标局积极推广地理标志商标申请“宁德经验”“淮安经验”,持续推进商标富农服务乡村振兴,支持各地方通过集体商标、证明商标打造特色鲜明、竞争力强、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。截至2021年底,我国地理标志集体、证明商标达到6562件,是2013年总量的3倍,区域品牌集体、证明商标累计注册240件。
推广马德里体系,服务中国品牌“出海”。商标局积极推广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“东营经验”“青岛经验”,引导企业在布局国际市场时商标先行。我国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量从2012年的1.5万件增长至2021年的4.87万件,年申请量在马德里联盟中的排名从第七位跃居第三位,为服务国内企业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商标局多措并举服务地方、行业和企业商标品牌工作开展,通过举办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集中宣讲,发布年度商标异议、评审典型案例等多种宣传活动,多方位、多角度、多层次展示商标工作发展成就和改革经验,公众商标品牌意识持续增强。
踵事增华,奋楫笃行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的领导下,商标局聚焦主责主业,全力推进商标事业改革发展,有力服务了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优化。下一步,商标局将脚踏实地、久久为功,持续深化改革,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。(王 晶)
信息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报社